20年来,我们专注于连接,让全球十几亿人分享到互联网服务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,让人们得以用更便捷的操作实现信息与情感的传递。
我们也从一家五个人的小创业公司,发展为有数万人的世界级互联网公司,成就了腾讯。在互联网领域,我们全球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二,仅次于谷歌。
大家好,我是腾讯郭凯天。
不久前,腾讯公司刚刚度过了自己20岁生日。在我看来,它就是一个年富力强、充满活力的新青年。
我相信很多青年人,或者很多人的年轻时光,都是在它的陪伴下度过的。也许是QQ,也许是微信。我们和亲人、朋友,和同事、同学,和熟悉的人,和即将熟悉的人,就此连接在一起。
前不久,腾讯的员工一起庆祝20岁生日的时候,我们和很多年轻人分享我们一路走来的故事。不管腾讯发展到哪个阶段,我们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。那就是,我们要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。
于是,我们始终在思考,我们的连接可以帮助到谁?我们如何让技术向善、向上?如何用最擅长的连接,去更好地实现自己肩负的责任?我们为此做了一些探索。
比如,我们把人脸识别技术与我们强大的社交能力结合,联合公安部一起推出了“QQ全城助力寻亲”项目。在深圳,曾经有一对十岁和六岁的兄弟俩,结伴出门的时候双双走失,家人找了三天都没找到。
我们的“QQ全城助力”在接到父母的求助后,当天紧急把孩子走失的消息推送给深圳的手机QQ用户,得到了70多万QQ网友的关注,超过10万次的转发。最后,通过三个网友提供的有价值的线索,成功找回了兄弟俩。
同样,在安徽,我们利用人脸识别技术,通过一张孩子十几年前的照片,与信息库做对比,把一个走失了三年、有智障的孩子带回了家。
通过这个项目,我们已经成功找回了394个孩子和111个老人,还帮助解决了120例需要稀有血型的请求。
此时此刻,这些数字可能还在刷新,还会变得更高。在我眼里,这其实不仅仅是数字,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家庭。我很高兴,因为我们的工作,让一个个家庭重新团聚。
我们从2015年起,还推出了“99公益日”,希望通过移动支付、社交场景和趣味互动,打造一个可以在指尖上参与的全民公益日。那一年,三天内就有205万人,捐出了1.28亿的善款。
时至今日,腾讯公司及员工已累积捐赠了25亿元。而在腾讯公益平台上,已经有超过45000个项目获得筹款,总共筹集了46亿元,捐款人次超过两亿,其中,90%以上的捐赠项目都与产业扶贫、健康扶贫、教育扶贫等领域息息相关。
但我们对扶贫的思考和探索远远超过捐赠。于是,我们从贵州和云南的一些州、县开始探索和调研。我们发现,中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滞后,很大程度上就是连接缺失造成的。
信息获取不对称和资源分配不平衡所产生的巨大的数字鸿沟,就横亘在城乡之间。而乡村空心化造成的情感“失连”、留守者与外界信息的“失连”以及由此导致的乡村与财富的“失连”,三个“失连”相互交织、相互影响,日渐侵蚀着乡村的活力,也困扰着每一个与乡村血脉相连的人。
所以我们认为,需要通过连接,来为乡村的“失连”找到一个更系统、更有效的解决办法。
我记得那是2014年的冬天,居住着460户乡民的贵州黔东南黎平县铜关村,这个深藏在大山中的落后村落,成为了全国首个腾讯“为村”项目的试验点。
我们在村庄里架设了移动通讯基站,给每一位村民赠送流量,赠送智能手机,并开通全国第一个认证的村级公众服务号。这样一来,村寨下发通知、活动召集、意见交流、特产推荐这些工作,就都通过微信来开展。不到四个月,铜关村的面貌就焕然一新。
这个试点的成功,促使我们做出新的决定。2015年8月,腾讯“为村开放平台”正式面向全国发布。“为村”,以互联网的方式为乡村注入活力,重新连接感情、连接信息、连接财富。
来自山东菏泽成武县的一个大学生村官告诉我们,她通过“为村”平台的直播,推广村里一位曹州泥偶传承人的陶艺和作品。她还向全国推销苹果,宣传本村的采摘项目,通过公众号推送村里不会上网的大妈的图文,让远在外地的孩子看到后非常感动。
还有四川邛崃陶坝村的一个返乡大学生,叫郑小琴。她说自从自己当上“为村”的管理员后,组织起各类村庄的线上线下活动,帮村民宣传销售农家特产,为村里吸引来了批发商,把村里佛手瓜的售价从每斤几毛钱,提高到每斤两块五。
未来三年,我们的“为村”还将连接五万个村庄。我们期待,连接一切的力量成为“互联网+扶贫”的坚实基础,让农村贫困地区涌现出由内而外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让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中国人。
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,腾讯又是一家成立于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——深圳的企业。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来讲,腾讯都是一家创立在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的企业,并且在这股大潮推动下,不断创新、不断发展。
我们感谢改革开放,它给予我们无比强大的推动力,让我们一刻不敢停歇地开拓创新,时刻保持向前奔跑的状态。通过连接,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。
我是新青年,腾讯郭凯天。
▲上下滑动查看更多